中通客車,一個有著五十多年發展歷史以及近四十年客車生產歷史的企業,從中通客車的發展足跡我們不難看出,中通客車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是開拓創新的結果,有著敏銳洞察力的中通人,早在2004年中通就已經開始了新能源客車項目的規劃,是行業里最早實施新能源項目的企業之一,并且已通過工業與信息化部專家組審查,成為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格的客車企業。
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和山東省領導出席電動車下線儀式
以產學研為依托,承擔三項國家863項目
中通客車是國內最早投身新能源客車領域的企業之一,也是行業里唯一一家承擔三項863計劃的企業,從2006年開始承擔國家科技部下達的“串聯混合動力客車整車開發”和“奧運用純電動客車整車研發”兩個863研發項目,已經順利通過鑒定,并從2008年8月開始承擔第三個863重大專項——“可充電混合動力客車整車開發”。
在新能源客車技術研發上,中通客車一直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并在行業新能源客車制造領域領先一步。中通客車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開放型合作,在新能源客車“產學研”領域取得很大成績,其中與清華大學、中國客車技術中心、南車電力機車研究所、春蘭研究所等合作開展混合動力客車研究,與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科院、中信國安盟固利等開展奧運用純電動客車研究,與同濟大學、吉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等建立了控制優化分析技術、客車結構分析技術等長期合作關系。
新能源客車是新興產業,很多技術在行業里邊都還是空白,需要攻克的當量的難關,中通客車以“產學研”為依托,同時發揮自身研發優勢,構建科學的技術研發創新體系,5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輔以扎實的技術應用基礎,在混合動力、清潔燃料以及零排放純電動等新能源客車產品的研發上注入重資,從資本到人力均設立企業內部的綠色通道,在新能源客車研發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多項專利:絕緣減震螺栓;混合動力電動客車APU后橫置裝置;混合動力電動客車噪聲控制裝置;混合動力高客車壓線高壓線防護裝置;電動客車動力電池組安全防護裝置;串聯式混合動力城市客車;電動客車電池組的快速拆裝裝置;混合動力電動客車用一體式散熱器;非接觸式電器線路故障檢測裝置;車用里程表信號發生器。
自主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成就了中通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的領導地位,也為新能源客車的產業化發展方向起到了引領作用。
領導乘坐中通電動示范運營車
多次示范運營,成就商業化運作第一大單
當許多客車企業的新能源項目還在設計、初級研發階段的時候,中通客車已經開始悄然占領市場,中通混合動力客車經過兩年多的考驗,逐步走向成熟,邁向市場并逐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2006年,中通研發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混合動力客車就已經開始在山東聊城示范運營(6路公交線路),初次示范節油與環保效果顯著;
2007年6月26日,北京公交公開招標北京市混合動力公共汽車示范項目,中通客車以小組最高分中標北京混合動力客車示范工程。中通新能源客車開始在北京121路公交線路運行,良好的示范效果受到了廣泛好評;
2008年7月,經過多次技術升級的中通新能源客車在此獲得天津公交的青睞,中通LCK6112GHEV在天津海河兩岸600路公交線試運營,截至目前,已經有20部中通混合動力客車在天津線路運行,噪音同比降低2-3分貝,經過與基礎車對比,該批混合動力客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具有顯著的節能和減排效果。
中通電動客車示范運營
2008年奧運會期間,以純電動客車領航的中通新能源客車成功服務奧運會,成為唯一與北京奧組委簽訂客車服務合同的客車企業,中通LCK6128EV承載著各國的運動健兒輾轉于各個運動賽場,得到奧組委主席羅蘭?貝格和劉淇的聯合簽名感謝函,中通新能源客車成為國人的驕傲。
進入2009年,中通客車更是在新能源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運作邁出關鍵一步,濟南市政府公開招標采購首批新能源汽車,經過公開評標和專家打分,中通客車中標了其中的80輛混合動力客車,這些客車是濟南市引進的首批新能源客車,將在全運會開幕前投入使用,為全運會保駕護航,這成為了行業內新能源客車商業化運作的第一大單。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正是中通客車多年來立足新能源事業的潛心踐行鑄就了中通客車順利取得商業化運營第一大單。中通客車將以此次訂單為契機,深入開展新能源的產業化運作,為營造環保、清潔的綠色城市空間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