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專訪中通客車董事長
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海平
訪談背景:近期,由于中通客車的市場占有率的迅速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吸引了國內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于是,新華社記者走進中通客車,對公司董事長進行了深入訪談,下面是訪談實錄,原文如下:
[主持人]
面對全球面對金融危機,中通客車是如何利用發展"新能源"來應對挑戰和考驗的?
[李海平]
新能源的廣泛利用是一個劃時代的革命,特別是電動汽車代替傳統的燃油汽車,使汽車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相比傳統的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顯著特點就是節能環保。中通客車是唯一一家承擔國家十一五"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即"串聯混合動力客車產品開發"和"奧運用純電動客車整車研發"項目的企業,我們的低地板混合動力客車和奧運用純電動客車,采用國際一流水平的電控系統,實現每公里耗電量僅為1.1度;同時,選用鋰電池驅動,完全達到"零排放"標準,充電一次能夠持續行駛250公里,節能、環保效果非常明顯,中通純電動客車代表了目前我國純電動車領域先進水平。新能源客車目前發展最快的是油電混合動力客車,這種車一般具有一套電動機和一套燃油發動機,通過兩套系統之間的能量轉換,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新能源客車不是傳統意義上產品的升級換代,而是一場汽車的革命,我們緊緊抓住了這場汽車革命的機遇?,F在,當許多企業開始著手這個題材時,新能源客車在中通已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點。中通客車運作新能源客車項目已經有5年之久,目前已經有兩個"863"項目通過了驗收,還有一個項目正在進行中。由此可見,中通客車新能源項目的發展不是在以往發展戰略上的延長,雖然方向一致,但科研層級卻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多年的探索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新產品的開發不能僅局限于現有產品的發展,而應當面向未來的市場、未來客戶的需求,這是奠定今天中通客車在新能源市場地位的關鍵。我們的技術創新得到了科技部和全國各界的關注。
國家對新能源行業十分重視,大力倡導發展新能源產業。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制高點的產業來抓。不僅對新能源汽車給予極大的關注和鼓勵,還給予了十分優惠的政策,拿出一定金額的財政補貼,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通客車將新能源作為戰略發展重點,已成為財政部補貼目錄的第一家企業。2009年,經過激烈的競標,中通客車以第一名的成績與濟南市電動汽車運營有限公司、濟南市公交總公司簽訂了近200臺新能源客車,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持人]
中通客車為什么選中新能源作為發展方向?
[李海平]
首先就社會而言,一個產品行業的發展,是與人類的進步、社會的進步分不開的;從長遠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講,汽車行業,是要消耗能源的,而汽油、柴油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必須考慮能源替代的問題;從長遠的行業發展前景來看,新能源產業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等是可再生的,可長期利用的,必然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在我們確定發展方向時,國際上一些大企業也已經在進行研究。公司要想持續發展,謀求戰略發展,生存下去,不僅要考慮與事業伙伴的合作共贏,還要考慮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共贏。一個小企業要考慮明天的話,必須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更寬廣。這個項目的研發我們并不是業內最早的,這個系列項目的研發始于"十五"的末端。所不同的是,我們的研發進入了"十一五"的"863"計劃。
[主持人]
中通客車在技術方面是如何抓創新的?
[李海平]
首先要明確創新是什么,創新的起點在哪里?創新首先要了解未來市場、未來客戶的需求,將產品的研發定位于研發出適用于未來的產品和技術。我們常說要重視市場,重視用戶,但不是重視用戶眼前的需求。受各種因素的限制,用戶不可能在技術上、在行業的技術發展層面上,有足夠的前瞻性,不可能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規律,甚至不可能準確、全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未來愿望,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具有長遠的眼光、戰略意義的思考。怎樣才能夠具備,或者說訓練出這樣的眼光?這就是第二個要點,創新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和框架。具體到我們這個行業,傳統的思維框架就是常規的汽車、柴油車,下一代或更高層面的產品和市場是什么,我們必須深入研究,重點考慮。到了新能源客車這個層面,我們也考慮到它是一個嶄新的東西,研發試驗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但無論成功與失敗,都不能等用戶表現出需求之后再行動?,F在從國家的政策到用戶的動向都對這樣的環保產品給予了關注,我們的產品也已經做到第6代了。經過這6代研發的磕磕絆絆,經過這6代研發的反復實驗,無數的失敗成就了新能源客車的發展。怎樣使眼光和思維保持新穎,比較超前?這就是第三個要點,創新要有專業技術支撐的信息渠道。我們在工作安排中,已經習慣于有一部分人為現在市場上的客戶服務,另外還有一部分人的主要任務是跟蹤行業前沿,從技術發展的層面上持續不斷地系統研究未來的產品應當是什么,我們的同行在干什么,我們的對手在干什么。
[主持人]
請您談一下,外部環境對成就中通事業的作用。
[李海平]
新能源客車的研發是一項世界性的課題,工程異常復雜龐大,很多技術在行業里都還是空白,需要攻克大量的難關。我們處在這個行業,為將來的生存發展和國家、社會的需求考慮,就必須研究開發新能源客車。我們選擇了這樣的發展戰略,就等于選擇了艱難困苦,歷經艱難我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與外部環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項目受到了山東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山東省科技廳和經貿委已把該項目列為山東省"十一五"重大專項,從政策、資金和環境等方面對電動客車項目予以大力支持。聊城市政府拿出專項資金支持研發,并確定"十一五"期間每年要逐步增加專項資金額度。領導如此重視創新項目,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和資金投入也堅定了中通客車將電動客車產業化的信心。我們與許多大學和研究所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清華大學、中國客車技術中心、南車電力機車研究所、春蘭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科院、中信國安盟固利、同濟大學、吉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長安大學、山東理工大學、聊城大學的專家,曾給予我們有力的技術支持。所有這些,都強力支撐了中通客車的創新發展。好的環境條件不僅是我們成功研發和生產經營新能源客車的保障,也必將激勵我們在已有的基礎上展開更高層級的技術創新,為祖國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ㄐ氯A社記者:劉煒景洪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