縝密思考、精心準備、志在突破
中通客車“二次創業”起航——訪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海平
中國汽車報作者:萬慧
編者按:經過50年發展,中通客車在企業規模、管理水平、經營效益和工藝裝備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
“十二五”期間,面對新機遇,中通客車選擇了新突破。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產業化加速,新廠區即將動工,企業規模及運營水平再上新臺階。企業“二次創業”開始之時,中通客車董事長李海平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解讀中通客車的“二次創業”。
《中國汽車報》:作為一個擁有50年歷史、40年客車生產經歷的企業,中通客車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這40年來,中通客車不回避問題,通過不斷克服種種困難實現突破?!笆濉钡拈_局之年,中通客車提出“二次創業”新戰略,這是不是意味著中通又遇到了某些挑戰?
李海平:確實,中通客車在50年發展、40年制造客車的過程中取得了高增長。但是看看周圍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我們與行業龍頭企業“三龍一通”還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后面還有一群追趕者,我們與他們的差距也沒有拉開??蛙囆袠I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向“三龍一通”集中,他們的規模及品牌優勢進一步體現,綜合實力的差距使中通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較為不利的地位。
在管理方面,中通也面臨突破與調整。3年前,我任中通客車總經理時就開始考慮一件事:怎么才能讓中通的管理系統不因人的變化或者崗位的變化而過快變化。有沒有一個管理系統可以讓原有好的核心管理制度與體系固化,對不合理的東西進行改進。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采用了一套SAP管理系統,實現了與國內外接軌,減少了人為影響。這是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在用人方面說起來比較慚愧。以前,中通客車的企業文化很順暢,但是一到人就卡殼了。在如何留住人才,讓員工致富方面,我們不夠大膽。我覺得“二次創業”就是要從人做起,因此我們提出了“富員強企”的新概念。
另外,我們的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還需要進一步調整,技術創新能力仍需提升。中通客車在全球市場分工中的定位仍不十分清晰,層次性不強,缺少特色及差異化,全球化的運作及駕馭能力仍是我們成為國際化知名品牌的一大瓶頸。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我們“二次創業”求得突破。
《中國汽車報》:要實現突破,中通客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現在具備了嗎?
李海平:以前,我們曾經幾次提出過“二次創業”,現在我們又把它提出來,是因為我們已經明白“二次創業”真正需要什么?
我曾經聽到一個說法:一個企業首先要活下來,然后在發展中要有連續幾年市場份額不少于4%的業績,這是企業生存的基本條件。目前,中通客車的市場份額為4.5%~5%,在某些細分市場達到6%。我覺得中通客車已經具備了“二次創業”的基本條件。
這么多年來,中通客車培養人才的努力初見成效。通過“優化組織架構、調整隊伍結構、創新管理機制、提高隊伍素質、增強企業活力”,對營銷、技術、管理等各系統人力資源構成進行持續優化,這為中通“二次創業”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多年探索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技術創新不能局限于現有產品的發展,而應面向未來的市場和客戶需求開發新產品,這是奠定中通客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的關鍵,我們正是抓住了這場汽車革命的機遇取得了突破。2010年,中通客車提出爭做“中國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領導品牌”的口號,為中通客車的產品和技術發展指出了方向,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我用三句話來表述目前中通的狀況:第一,我們取得了很大成績。第二,我們與其他企業還存有很大差距。第三,我們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有信心做得更好。
《中國汽車報》:中通客車“二次創業”期望在哪個時間段,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李海平:中通“二次創業”的方向十分明確,就是加快產業發展,努力打造中國客車業知名品牌,成為中國客車業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技術的領導者,盡快進入第一陣營。重要標志就是中通要成功打造“雙百”企業,“雙百”包括產值超百億元,企業市值超百億元。同時,員工人均收入達到業內最高水平,員工收入增幅與企業經營業績同步,企業綜合競爭力居行業前列。
在市場結構上,作為一個國際化企業,國外客車市場和新能源客車市場的銷售額,將占中通銷售總收入的30%和20%,國內市場銷售額占銷售總收入的50%。中通客車在海外市場和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占有率要達到10%,國內外客車市場占有率總體達8%~10%。新能源客車要占中通客車銷量的1/3,達到7千輛??蛙嚿a規模達到2萬輛。我們希望這些目標能夠在5~6年內實現。
通過“二次創業”,我們期望中通客車成為中國客車業技術創新的基地、優秀人才創業的搖籃、區域經濟的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