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十而不惑。四十年間,經歷了許多,也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特別是在價值判斷上形成了體系。
中通客車亦是如此。從1971年的建黨節前生產出第一輛“金鳳凰”,到成為中國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領導者,中通客車的專業生產之路走過了40年。秉承著“誠信、專業、進取、和諧”的精神,中通客車在40年間鋪就了一段奮發圖強、拼搏進取的發展道路,飽含著對客車發展的專注,也充滿對服務交通事業的堅持。
7月6日,在山東聊城舉行的中通專業生產客車四十周年慶典儀式上,中通客車副總經理宓保倫帶領著上千員工,用誓言表達出中通人“二次創業”的信心:“我們是中通主人翁,肩負二次創業的新使命,為了遠大的理想,為了中通的未來,我們莊嚴宣誓:繼承傳統,面向未來,堅守信念,開拓創新,在創業中成長,在奉獻中收獲,愛崗敬業,勇挑重擔、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富員強企,追求卓越,為二次創業做出新的貢獻!”
就這樣,中通專業生產客車四十周年的慶典儀式變成了中通人發力“二次創業”的誓師大會。
這恰好成為中通人“四十不惑”的最好注釋。
重市場收獲市場
和現在行業內的大部分企業一樣,中通客車經歷過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陣痛,體會過銷售工作從不愁到費力的轉變。然而,在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匡洪濤看來,自成立伊始就在市場大潮里摸打滾爬的中通客車,最不怕的就是來自市場的挑戰。
究其原因,中通客車始終立足市場,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戰略當立頭功。
1958年,由鐵業社和韓莊算盤廠的40名職工利用國家投資的3萬元資金成立了聊城地區車輛制修廠,這可以說是中通客車的前身?!翱梢哉f,在專業生產客車之前,我們不斷從市場上找出路,走得正是市場經濟的路子?!笨锖闈嬖V《商用汽車新聞》記者:“直到1970年,我們獲得了當時交通廳的許可,進行客車改裝?!?/span>
1971年,在7月1日黨的生日這天,中通客車完成了第一輛Q650型客車的生產,職工給它們起了“金鳳凰”的名字。在文革艱難時期,中通客車當年產出18輛客車,從此走上了專業生產客車的道路。
正如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平所言:中通一直專注于客車生產,專業是企業的標簽。而在此基礎上,對市場需求變化的敏銳發覺和及時反應,則讓中通客車收獲了越來越增長穩健的市場份額。
2000年11月2日,中通客車與荷蘭BOVA公司簽署的《許可證及技術轉讓協議》獲國家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注冊批準,向中高檔轉型邁出了關鍵性步伐。中通客車先后派遣180人赴BOVA公司學習培訓。2001年6月,中通博發大客車下線,開始全面進軍高檔客車市場。這一步的成功邁出,是中通對國內客車行業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隨后高檔客車市場的迅速發展也印證了中通精準的市場掌控能力。
2003年,中通輕型客車有限公司成立,“村村通”成為產品線拓展的又一重要領域;2004年6月,為了開發西部市場,打造中通西部客車出口及清潔能源客車生產基地,中通客車對新疆客車廠進行了重組;2008年,中通作為惟一與奧組委簽訂服務合同的客車企業,節能與新能源客車全系列參與服務;2009年,近400輛中通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服務第十一屆全運會;2010年,中通新能源客車開始在山東、浙江、天津、海南等地批量銷售……
從農村客運到西部大開發,從新能源客車到傳統客車節能升級,每每客車市場冒出需求的苗頭,中通客車都能及時抓住,將其豐富到企業發展和產品譜系中來??粗厥袌龅闹型蛙?,也為市場所看重。進入新世紀以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就是明證。
重創新持續創新
從1971年的18輛,到2011年客車銷售將破10000輛,40年來,中通客車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管理水平、經營效益,中通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以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研發及技術儲備為代表的創新能力全面加強。目前,中通客車已經在國內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并已參與國際化競爭。
銷量不斷提升,市場地位日趨穩固,中通客車所依仗的除了專業造客車的理念和敏銳發現市場需求的能力,還有持續創新所注入的動力。
在慶典儀式上,1976年就加入中通的王曉魯代表老員工發言。伴隨中通客車一起成長的王曉魯有著太多感慨,可談及中通客車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他尤為激動:“從一個改裝廠到整車制造企業,從當時幾人的技術科到現在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從企業不能設計一張客車結構的圖紙到現在產品完全的自主研發……”新員工代表張則強在發言中談到:“中通客車一直重視技術工人的培養,依托中通教育學院和外部高校資源,積極展開‘金藍領’成才成長工程,廣泛開展技術創新和QC攻關活動,營造了培養人才、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的氛圍?!?/span>
40年來,中通客車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行業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以技術創新帶動企業整體創新發展。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通辦起全地區第一個“七?二一工人大學”,開始培養自己的技術骨干和創新人才。1985年,王曉魯等人成功設計開發出SD662A系列客車,成為中通首次全部依靠自己力量獨立開發的車型,累計銷售2100輛。上世紀80年代,中通成立了國內較早的省級企業研發機構——山東省客車技術研究中心。2001年開始,在消化吸收博發技術基礎上,中通客車成功開發出凱撒、凱越、凱馳等系列車型。
2005年,中通電動客車項目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2006年,在CNG客車、BRT客車和新能源客車上取得了實質進展,國內第一輛純電動豪華客車開始試運行,“混合動力客車整車開發及產業化”和“奧運用純電動客車研發”兩個項目被列為國家863計劃。
對于中通人來說,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十一五”期間,中通投巨資用于科技研發,擁有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國家認可實驗室。同時,中通還聯合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行業權威專家對客車安全性、可靠性、節能性和舒適性進行技術攻關,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模式。
重發展引導發展
2011年,中通客車提出二次創業的口號,計劃銷售收入三年翻一番,到2015年產值超過100億元,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00億。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慶民說,二次創業是中通實現目標愿景的一種途徑,也是基于對未來發展的敏銳判斷。
“金融危機后,國內外市場給中通的二次創業提供了機遇?!濉陂g,國內大中型客車需求量將保持平穩增長。東歐、南美、大洋洲、非洲和中東將成為中國出口最具潛力的地區。城鄉客運一體化和公交車的發展也將給客車市場帶來機遇。我們的重點工作就是解決市場瓶頸,同時大幅提升員工的薪資水平,調動員工積極性,做好市場,富員強企?!睂O慶民曾如此描述未來幾年的發展?;诖?,中通客車提出“二次創業”:加快產業發展,努力打造中國客車業知名品牌,成為中國客車業節能與新能源的領導者,盡快進入第一陣營,其重要標志就是要成功打造雙百企業。同時,員工人均收入達到業內最好水平,員工收入增幅與企業經營業績同步增長,企業綜合競爭力居于前列。
事實上,有了穩定的市場基礎,有了持續創新的激情和能力,中通客車的發展道路上不再獨行。正如李海平所言:中通一直考慮著能否給行業帶來更大的貢獻。與此同時,中通客車如何發展為行業內“有特色的第一”,也成為中通人思考的焦點。
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領導品牌的提出,給中通客車找到了方向。“節能減排”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話題,隨著電動汽車成為為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成為各車企競相追逐的市場。中通客車充分利用新能源項目起步早、進展快的優勢,實現了新能源客車與傳統節能客車的合理發展。中通客車堅持把節能與新能源客車作為發展重點,以“科技領先,節能高效,便捷交通,綠色發展”為產品研發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節能環保發展路線,以領航者姿態為中國節能與新能源客車的發展引領方向。